在专业托育空间中,家具不仅是物理载体,更是儿童探索世界的 “隐形导师”。从 1-3 岁婴幼儿的蹒跚学步到 3-6 岁幼儿的自主学习,家具的选择需精准匹配儿童发展需求,同时兼顾安全、功能与美学的平衡。以下从核心要素、选购策略与实践案例三个维度展开,为托育机构提供科学的家具选择指南。
一、安全至上:构建物理与心理的双重防护网
安全是托班家具的首要考量。根据《婴幼儿及儿童家具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28007-2024),所有家具必须采用 R10 以上的圆角设计,如华森葳的小小哈佛系列桌椅,通过大弧度圆角缓冲碰撞冲击力。抽屉和柜门需配备阻尼缓冲器,避免夹手风险,同时柜体边缘应采用软包防护,如英芬陶德婴儿床的可调节护栏设计,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方便成人操作。
材料安全同样关键。优先选择 ENF 级环保板材与水性漆,如温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采购的家具明确要求甲醛释放量≤0.025mg/m³,并通过国家级抗菌、阻燃认证。金属部件需符合 GB/T 26572-2011 标准,确保重金属含量达标。此外,可触摸表面应避免使用易脱落的贴纸或涂料,防止婴幼儿误吞。
二、功能适配:动态响应儿童发展需求
年龄分段设计
1-3 岁婴幼儿需要低矮、可移动的家具。例如,嘉佩乐建议托班采用 0.8-1.2 米的矮柜,让幼儿实现平视操作,激活前额叶皮层的专注能力。3-6 岁幼儿则需具备探索性的家具,如带凹槽的拼图桌,通过触觉反馈促进精细动作发展。
空间弹性利用
模块化家具是提升空间效率的关键。飞友的 “萌朵朵系列” 通过标准尺寸的储物柜与桌子自由拼接,既能满足集体教学需求,又可快速切换为角色扮演区。睡眠区宜选择可堆叠的轻便床,如华森葳的折叠床设计,午休时展开,日常收纳后释放活动空间。
教育功能嵌入
家具应成为课程的延伸。蒙台梭利教室的三段式教具柜(基础区 - 进阶区 - 挑战区)通过从左到右的认知阶梯,引导幼儿自主探索。阅读角可设置 60cm 高的绘本架,顶层展示本周推荐书目,培养阅读兴趣。
三、美学赋能:塑造潜移默化的成长环境
色彩与材质的心理学密码
避免高饱和度色彩对视觉的过度刺激,采用原木色、米白等自然色调,如信阳乐幼园的橡胶木桌椅,通过天然纹理营造舒缓氛围。软包家具可选择低明度的马卡龙色系,如飞友的云朵造型软包柜,在提供缓冲防护的同时传递温暖感。
空间动线的隐形规训
家具布局需引导正向行为。例如,蒙台梭利教室通过圆弧柜体划分环形行走路径,避免幼儿直线奔跑;地毯边界线则划定个人工作领域,培养社交距离意识。收纳柜可采用色彩编码系统(如红黄蓝托盘对应不同难度教具),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。
艺术启蒙的载体
家具设计可融入美学元素。如华森葳的主题区角家具,将阅读角、感统区等功能模块与几何造型结合,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同时提升空间审美层次。墙面可搭配可拆卸的艺术画板,让幼儿作品成为环境的一部分,增强成就感。
四、实践案例:普惠园所的成本效益策略
某社区普惠托育中心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采用 “核心配置 + 弹性扩展” 策略:基础款升降桌椅满足日常教学,人均成本控制在月收费标准的 50% 以内;活动区则选择可移动的收纳柜,既作为教具展示架又充当空间隔断,实现 “一物多用”。同时,通过采购通过国家级检测的二手优质家具(如通过 GB/T 43002-2023 认证的实木幼教桌)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初期投入。
专业托班家具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以儿童发展为圆心,以安全、功能、美学为半径,绘制精准的解决方案。无论是蒙台梭利教室的矮柜哲学,还是普惠园所的成本控制,其核心始终是 “以儿童为本”—— 让家具成为无声的引导者,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,激发探索欲、培养专注力、塑造审美力。唯有将每个细节都注入教育智慧,才能真正打造出 “会生长的托育空间”。